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:用料党参、茯苓、白术、甘草。
四君子汤,中医方剂学。为补益剂,具有补气,益气健脾之功效。主治脾胃气虚证,面色萎黄,语声低微,气短乏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脉虚数。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。
党参主要功效
1、党参:健脾益肺,养血生津。
2、米炒党参:气味清香,能增强和胃,健脾止泻作用。
3、蜜炙党参:补中益气,润燥养阴功效增强。
适应病症
1、党参:用于脾肺气虚,食少倦怠,咳嗽虚喘,气血不足,面色萎黄,心悸气短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。
2、米炒党参:用于脾胃虚弱,食少,便溏。
3、蜜炙党参:用于气血两虚之证。
临床应用及指南
1、配伍应用:
(1)党参与茯苓配伍,补中益气,主要用于中气不足所致的食少便溏、四肢倦怠等证。
(2)党参与黄芪配伍,补肺益气,多用于肺气亏虚所致的气短咳喘、言语无力、声音低弱等证。
(3)党参与麦冬配伍,益气生津止渴,用于热病伤津、气短口渴。
(4)党参与熟地配伍,补气养血,用于血虚萎黄、头晕心慌。
(5)党参、黄芪、白术配伍,益气健脾,主要用于气虚脾弱、倦怠乏力、气短懒言等症。
(6)党参、丹参、苦参配伍,益气活血清火,用于气血不足所致心悸。
2、现代用于冠心病、高脂血症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急性高山反应、慢性低血压、久泻、胃、十二指肠溃疡、婴儿腹泻、小儿病毒性肠炎等。
党参药性分析/方解
味甘,性平。归脾、肺经。本品甘补而平,不燥不腻,入脾、肺经。“用以培补脾肺元气颇佳”,通过补气,使元气充沛,而收养血、生津之功,可用于气津两伤,或气血亏虚诸证。功似人参而力缓,“止可调理常病,若遇重症断难恃以为治”。故凡气虚之轻证需用人参者,可以党参替代之。“若虚盛而危急者,亦非所宜”,则仍以人参为佳。
用法用量
1、煎汤,9-30g。或熬膏,入丸、散。
2、生津养血宜生用;补脾益肺宜炙用。
不良反应
有报道,党参用量过大(每剂超过60g),可引起病人心前区不适和脉律不整。停药后自动恢复。
禁忌
1、中满邪实者忌用。
2、实证,热证,正虚邪实者不宜单独使用。
3、《得配本草》:“气滞、怒火盛者禁用。”
注意事项
1、党参性温,故外感风热或温热,火热内炽,阴虚火旺,血虚血热等证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。
2、党参味甘缓,功效健脾补气,擅治脾胃虚弱,肺气亏虚等虚证。故体质壮实,肝阳上亢,气滞血瘀等实证者忌用;食积气滞表现者忌用。
3、党参所含党参皂苷能兴奋神经中枢、升高血压,故高血压,心律失常,失眠及神经衰弱者慎用。
4、孕妇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。
5、本品反藜芦,不宜与五灵脂同用。
6、本品不宜与维生素C、烟酸、谷氨酸、胃酶合剂同用,因可使上述药物分解,药效降低;不宜与可待因、吗啡、哌替啶、苯巴比妥同用,因易加重麻醉效应,抑制呼吸中枢;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,因可造成药效累加,增加毒性;地塞米松有拮抗党参提高皮质酮水平的作用,故不宜同用;党参具有轻度的降血压作用,有拮抗肾上腺素的功能,故不宜同用。
7、服用党参及其制剂时,忌食萝卜、绿豆和强碱性食物,如葡萄、茶叶、葡萄酒、海带芽、海带等。
8、不能代替人参救治虚脱危重病证。
9、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,党参能增肥,使人发胖。不能承受发胖者,建议用太子参代替党参使用。
药物相互作用
党参配茯苓:益气健脾,利水渗湿。党参甘温,最善健脾益气;茯苓甘淡而平,以利水渗湿为主,且有健脾助运之功。二药同用,同入心脾经,相使配对,可增强健脾益气之功。且茯苓之利湿又可防党参壅滞之弊,具有补而不滞,补中寓利,相得益彰之妙。
药理作用
本品具有增强免疫、调节胃肠运动、抗溃疡、抑制胃酸分泌、调节神经等功能,有强心、抗休克、扩张血管、降压、改善微循环的作用,能升高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网织红细胞以增强造血功能,党参皂苷能兴奋呼吸中枢。此外党参还有延缓衰老、抗缺氧、抗辐射、镇静等作用,对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。
附注
用药甄别:人参与党参。两者均能补脾益肺,养血生津,用于脾肺气虚,气津两伤,或气血亏虚诸证。然人参性微温,补气力强,能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为治元气虚脱之要药;兼能安神增智,用治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,或阴虚血少之心神不宁。党参性平,补气力缓,治疗气虚轻证可代人参使用,如“四君、补中益气等汤,皆以代人参,往往见效”。
茯苓性味归经:甘;淡;平。心;脾;肺;肾经。
渗湿利水;健脾和胃;宁心安神。用于小便不利;水肿胀满;痰饮咳逆;呕吐;脾虚食少;泄泻;心悸不安;失眠健忘;遗精白浊。
用于脾虚泄泻,白茯苓既能健脾,又能渗湿,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、带下,应用白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,白茯苓常与党参、白术、山药等配伍。白茯苓又可用为补肺脾,治气虚之辅佐药。
用于心悸,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,故可用于心神不安、心悸、失眠等症,白茯苓常与人参、远志、酸枣仁等配伍。
用于痰饮咳嗽,痰湿入络,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,又具健脾作用,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,停聚化生痰饮之症,具有治疗作用。
没有评价数据